如是我聞@父親與我 • 夫子篇下
這一回說到自父親辦了私塾以來,家中境況已漸見改善,活得也還算可以。人生就是這樣,往往都是趨炎附勢,雖然父親只是個村塾教師,但由於家境好了,來我家磨蹭的人也就不少。他們左一句三哥,右一句叔培,更有人道出「永蘭」這個我不熟悉的名字。除此之外,那些族里,口中果根前、根哥後亦喊得著實親熱,似乎一下子全都變成了我的家人!
所講的都是父親的名號。在先輩人中有多個名字這並不出奇,那就像我父親,「果根」是他出生時名字,因排行第三,故入學時夫子便給他起了個學名「叔培」,而這個「永蘭」就不知怎樣來的,我亦沒有問過,聞說是他省城念書時所改?
剛說來我家的人多,在這裡我想說明當時的一些事實。雖則這些事已十分迷茫,而我也只記得些大概,但有些印象卻依然是歷歷在目,忘是忘不了,如今我把它寫將出來,那久遠的景物情懷仍都好像在腦子中遊蕩,徘徊得想揮也揮不得去!及至年長,我問母親和姊姊,姊說記不清了,而媽卻像有點難言之隱,也說沒這回子事,似乎內裡藏著一些悲怨!是我的記錯或還是她不願說?
那時候,我們多在學校裡弄飯,是因這裡有個像樣廚房。
這時由於我常在學校,人見多了,書也聽多了,但真正懂得的又有幾多?那些所見所聞就只好藏在心裡,所得的便算是學前練習,這也可說是我日後記憶的泉源。那就像這一次,父親在看報讀到政府機關及社會機構等字語,我便即時問他這是甚麼意思?雖然父親作了許多解釋,但又怎能令一個混噩小廝聽得朋白。
這時,我在學校裡看到一些很不明白的事,那好像總是逢三、隔五,又或每隔一段時日,晚上便會有一些客人到來,有好幾個還是村裡頭的,而別的也多是大陸來的鄉親。
父親向來很要面子,也極其好客,他常說先正己,才可正人,又說,待客不能慢客,因此我姊常說他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不用多說,父親必然是「既來之,則安之。」招之而待之,雖說是「夫子之道」,但這樣熱情饗客卻是苦了母親;這亦會催使他們「自然」慣了而不覺得歉疚。
原來這一掇人,是因其時大陸的自然災害遁避而來,正所謂「屋無片瓦,兩袋兜空」,不靠父老鄉親又能寄望予誰?母親也曾作過抱怨,但父親卻責她小家子氣,說做人當以助人為本,有能力時應盡多一分力,況且錢財乃身外物,若能解苦人於燃眉也是義理之所在,吃些閒飯算甚麽虧,又怎吃得窮?
有道是長貧難顧,坐吃山崩。到這裡吃飯的並不是三兩個,而來的往往便是十數人;晚上學校燈火通明,么五喝六,那儼然像一間小飯館,亦因為這樣,往後更生出事端,而這些不開心的事我或許會容後再說。
回說這班「鄉親同志」也不是白吃的,他們會帶上一些瓜菜、豆腐,間亦拎來一尾半尾鮮魚,至於那雞、鴨、牛、豬,也不用說了,然而這些也只是一點心意,不足的自是由我家補上,那空手來的也不會白閒著,自會找活去!
這樣日子過了多久?怕且也有段時間罷!有些人真的如父親所說,生活穩定了便沒有再來,但那自然災害卻不是一年半載就沒了,來的繼是一個續一個,我父親亦知道這樣一來是很難撐得住,只是勉力而已,我們搬去那間小屋子,那便是我說過父親的另一半心意。
在這段時間,大陸來港的人數急劇驟增,自然是人浮於事,民生環境便一下子變得越來越艱苦。這時父親的私塾也因此而艱難起來,有好些父母已交不起孩子的學費,甚至為了拖欠而想到退學。然而,這些實情當然是沒法可想,也是很無助的,但父親仍沒有放棄理念,說付不起那就不用付,更勸說他們還是讀書的好。
這是母親後來說的。
那時候,我們多在學校裡弄飯,是因這裡有個像樣廚房。
這時由於我常在學校,人見多了,書也聽多了,但真正懂得的又有幾多?那些所見所聞就只好藏在心裡,所得的便算是學前練習,這也可說是我日後記憶的泉源。那就像這一次,父親在看報讀到政府機關及社會機構等字語,我便即時問他這是甚麼意思?雖然父親作了許多解釋,但又怎能令一個混噩小廝聽得朋白。
這時,我在學校裡看到一些很不明白的事,那好像總是逢三、隔五,又或每隔一段時日,晚上便會有一些客人到來,有好幾個還是村裡頭的,而別的也多是大陸來的鄉親。
父親向來很要面子,也極其好客,他常說先正己,才可正人,又說,待客不能慢客,因此我姊常說他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不用多說,父親必然是「既來之,則安之。」招之而待之,雖說是「夫子之道」,但這樣熱情饗客卻是苦了母親;這亦會催使他們「自然」慣了而不覺得歉疚。
原來這一掇人,是因其時大陸的自然災害遁避而來,正所謂「屋無片瓦,兩袋兜空」,不靠父老鄉親又能寄望予誰?母親也曾作過抱怨,但父親卻責她小家子氣,說做人當以助人為本,有能力時應盡多一分力,況且錢財乃身外物,若能解苦人於燃眉也是義理之所在,吃些閒飯算甚麽虧,又怎吃得窮?
有道是長貧難顧,坐吃山崩。到這裡吃飯的並不是三兩個,而來的往往便是十數人;晚上學校燈火通明,么五喝六,那儼然像一間小飯館,亦因為這樣,往後更生出事端,而這些不開心的事我或許會容後再說。
回說這班「鄉親同志」也不是白吃的,他們會帶上一些瓜菜、豆腐,間亦拎來一尾半尾鮮魚,至於那雞、鴨、牛、豬,也不用說了,然而這些也只是一點心意,不足的自是由我家補上,那空手來的也不會白閒著,自會找活去!
這樣日子過了多久?怕且也有段時間罷!有些人真的如父親所說,生活穩定了便沒有再來,但那自然災害卻不是一年半載就沒了,來的繼是一個續一個,我父親亦知道這樣一來是很難撐得住,只是勉力而已,我們搬去那間小屋子,那便是我說過父親的另一半心意。
在這段時間,大陸來港的人數急劇驟增,自然是人浮於事,民生環境便一下子變得越來越艱苦。這時父親的私塾也因此而艱難起來,有好些父母已交不起孩子的學費,甚至為了拖欠而想到退學。然而,這些實情當然是沒法可想,也是很無助的,但父親仍沒有放棄理念,說付不起那就不用付,更勸說他們還是讀書的好。
這是母親後來說的。
窮美食【窩巴三文治】
這裡又帶出另一個饞嘴故事。
……由於人多,通常都沒有吃剩的殘羹冷飯。那時燒柴煮飯,鑊子裡定必留下一些焦香酥脆窩巴(飯焦)。這裡又帶出另一個饞嘴故事。
亦因為人多,來人中不乏有些大孩子佔不上桌,他們自會拿著些飯菜,找個角落,或蹲或坐地靜靜的啃他們的飯;人多飯餸自是少加,這些看不在大人眼裡的廚餘窩巴,便成了這班伙子追逐的「寵物」。因不飽,也為好玩,只要見到大人們放下筷箸,而那筷箸落下的聲音,就如司令員號槍一響,即時便一窩蜂來過百米衝刺的走進廚房,爭著刮起那些啡褐如墨的窩焦,把碟子剩下來的菜汁肉汁(獻汁),厚厚的往上抹,然後把另一塊疊上,就如塗花生醬做的三文治一樣,那些味道混雜得可說是陳出不窮,味好到不得了!
父親治家甚嚴,吃飯時常對我們這樣說:「食不言,寢不語」,亦要我們遵守一些家規,比如吃飯前要向父親或比自己輩分大的人順序次說「食飯」,及在吃飯時,除「食不言」外,口中也不得發出聲音,飯碗更不能留下飯粒,挾菜只可挾自己一方,有什麼便吃甚麽,並嚴斥揀飲擇食。雙手要放在桌上,一手持碗和一手提筷,若不持碗而用單手吃飯,這一隻手便受到懲處。至於飯後,要同大家講:「我吃完飯」,亦要待父親吃完後才可離桌。以上種種,若然犯上了,我母親便成了懲罰執行人,餓肚子,打手心,罰站等等不一而足,若然犯了大錯而觸怒了慈顏,除籐條炆豬肉外,她更會罰我跪地!
之前說到的「飯後美點」,是孩子給我的贓,一點點,亦是得一次那麼多,而我這嚴肅爸爸,這次卻帶笑的對我說:「羞家,失禮」!
待續…
續篇…容後再說的故事
這續篇現只寫了個大概,因文中說的事情會傷害到一些人,所以我還不知會否繼續寫下去???假如我決定了不,希望各看者能體諒及明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