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我的舊書信@2011之 1



2011@我的舊書信.1 (心經)
最近常常發呆,甚麼事都提不起勁,日復日做著差不多同一事兒,書不想看,也沒心情寫"博"!

然而,昨晚在睡前卻找了部佛書來看,這也是我第一次這樣專注的一部佛經。雖短短一篇經文,但因文句誨澀,看了很久仍不明大概,在反覆讀過多次之後,我也只能在解說中約略感悟到些……

2010年初,我因心率異常要入院動手術,術後對那些暗藏心中的愛欲貪嗔癡,已播然像有點兒頓悟,那即是說離棄之間選擇我總歸也是個凡人,甚麼名、甚麽相?可那麼容易割捨嗎?

明知本無物,偏愛惹塵埃!

就為了這一段因緣,我便趁休養期間開始在網上寫日誌,繼而亦從無遠弗屆的網絡渠道裏認識了怎樣尋覓。

2011年,我從網站中認識到兩名兒時校友,彼此間書信時有往還,亦因此而念起許多兒時事。在以後的篇裏,我會展示與其中主要的一位往來對話(有些看過後遺憾沒有留著刪掉了),至於談話內容我仍會沿用他的匿稱,雖只通信數月,但我們之間相熟得就如自小便認識一樣,這滔滔絮語,更像日記般錄下那當時的心情歲月!

最近我將之重讀,感覺到內容還是值得一看,於是也不計較有沒有人喜歡,這除足以自己緬懷外,也好作為與眾共享的一種宣洩,這樣不是很好嗎?

以下是匿稱凌峰的學友在22 Apr 2011年在網站發出的帖子

各位師兄、師姐好,各位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校友好!<br><br>上一回發出的帖是幾年前的事了,幾年來一直沒有回覆,真有點失望,所以一直再沒有上來,<br>各位當年畢業的舊同學,現今已是小朋友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了,當年在天主教小學讀了五年半,因我是一年級下學期才插班的,已差不多五十年,還記得當年校長姓陳,是女校長,校務主任姓羅,他的兒子也是該校同學,音樂老師是向舜英,上午校是何軍靜,(不知有否打錯他的名)<br>sir是教英文的,教OEC,花名是潘老伯,聽說在BB座,各位還記得那裏是BB座嗎?就在現今黃大仙廟入口附近,地下有個解簽佬叫長指甲,手指甲很長,看到都怕,真不衛生,死時還在黃大仙遊街,後來那個舖位改了做&#39658;髮廊,聽說是他的兒子開的,父親解簽,兒子開新潮&#39658 ;髮廊,真不相信,要回憶的太多了,也記不了那sh,可能有少少老人癡呆了!

哈哈!如果你是我的兒時校友,假如你仍然記得我,便給我一點回應,可好?


待續

註:以上學友的記憶可真蠻勁呀!若不是他的提及,我那些童年點滴便像如掉進黑洞裏,消失得像霧又像花,就只留下那的美。

至於BB座,是黃大仙徙置區其一的一幢七層大廈,與校兩街之隔,而且亦很近黃大仙廟,再因與用數目字稱名的其它大廈不同,所以便容易使人記得。而我們通常都不叫它做BB座,就只叫孖B或雙B座而已。

<><><><><><><><><><><>

摘錄自佛經其中的部份要義: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薩,即能修之人,甚深般若。即所修之法,照見五蘊皆空,則修之方,度一切苦厄,則修之實效也。

以此菩薩,從佛聞此甚深般若,即思而修之,以智慧觀返照五蘊內外一空,身心世界洞然無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間,永離諸苦,得大自在。由是觀之,菩薩既能以此得度,足知人人皆可依之而修矣。

是故世尊特告尊者,以示觀音之妙行,欲曉諸人人也,吾人苟能作如是觀。若一念頓悟自心本有智慧,光明如此廣大靈通,徹照五蘊元空,四大非有,有何苦而不度?又何業累之牽纏?人我是非之強辯,窮通得失之較計,富貴貧賤之可嬰心者哉!此上乃菩薩學般若之實效也。

言五蘊者,即色受想行識耳,然照乃能觀之智,五蘊即所觀之境,皆空實效也!

……
色不異空,空不易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以上所說是在談「因果」嗎?而我亦不懂那些(以智慧觀返照五蘊內外一空,身心世界洞然無物)智慧者言。
至於愚見卻這樣認為,那是否凡世俗種種歸結皆必會撲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