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迫上梁生



迫上梁生

梁振英在今次捲入的僭建事件中,那些反對派的,與他有嫌隙的,及他上場後有利益衝突的,一些想從政治上抽水的……人都會因七一效應和九月立法會選情的政治氛圍下,會將事情無限地上綱上線,更是舊有勢力對他的挑戰,及不願服從他管轄的挑釁,正如那句老話,梁生猶如"初歸新抱,落地孩兒",先被他們給一個"下馬威"再打一記"殺威棒",彼能使之聽教聽話,甚至可在日後施政更能影響到與他們可能發生的衝突。

今次的僭建風波,對於梁振英而言,不單是給他的一個考驗,也是給他一個機會來表現政治智慧的時候,事情總有兩面性,運用得好時也會"壞心做好事"!

首先要說,梁生在今次涉及的僭建事件,並非十惡不赦、不可原諒的罪過,比起其他涉事人中,他處理得已算不錯。實際上,本港僭建、霸佔物氾濫成災,從權貴豪宅到新界村屋,說明了僭建現象極其普遍,也證明政府施政怠惰,長期的有法不依及執法不嚴,更使人誤解為法不責眾,變相成了鼓勵作用。不能不指出的是,在眾多的僭建事件,各有各不同的性質,但共同點就只得一個,當被發現後同是不承認不面對,還狡辯連篇,就如曾治家「祖屋」去年五月被報章揭發僭建,他一開始就矢口否認,直到屋宇署檢測後才不得不認衰,結果延宕了一段時間才不情不願地清拆。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更離譜,其物業早已被揭發僭建,即使被釘契五年仍無動於衷,直至醜聞曝光後才不得已清拆;食衞局局長周一嶽被揭發之僭建物至今還在;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僭建二千多呎的「水晶宮」,他先是否認,繼而聲稱「掘深咗」,又將枕邊人「擺上台」,企圖撇清責任;而這個掘深咗嘅窿至今仍末填平;而來自商界的立法會議員李國寶豪宅僭建,也是在拖無再拖之下才勉為拆掉,至於前立法會議員煲呔針……等,相比之下,梁振英被揭發僭建後立即認錯及道歉,並即時清拆,顯然比其他涉及僭建的高官權貴坦誠得多。

解決辦法是有的,以前皇帝犯錯會下「罪己詔」,大臣犯錯則要求降職罰薪;而當今政治人物以減薪表示問責也是屢見不鮮。有見及此,梁振英身為下屆特首,不妨趁時而動,索性超越「好打得局長」,順便解決埋現還在發酵中的僭建門事件簿。

但必須知道,香港目前極需要一個強勢政府帶領港人,目前還有誰能擔此重任呢?既然反對派政客抓住梁振英僭建事件無限放大,顯然是另有目的。試想想,不少高官權貴包括議員捲入僭建,為甚麼這些政客不出來伸張正義?反中亂港傳媒宣淫販賤,為甚麼他們裝聾扮啞?曾治家貪舔最後一秒鐘,連別人送給特區政府作為回歸之用的茅台酒也要存放於前特首辦公室,並將酒庫豪裝,要存放多少樽紅酒?用得著這麼浪費公帑嗎?公器私用,為甚麼他們又不追究?

正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倒不如來過釜底抽薪,由他主動在立法會上提出動議,使僭建成為刑事法案,最好還是由他去示範甚麼是以身作則,由他先行下「罪己詔」,因他涉及的僭建物已然清理好,又不是刻意隱瞞,自罰三杯,扣薪一年,應算是最好的演繹,等犯僭之人不能潛藏遁隱,一旦抽出定必量刑定罰,那時請看看那班要清算他的人會是怎麼樣;因為根據現時政策,僭建不是刑責,有關業主只需要把僭建物拆去還原,就會冇事,倘若一旦立法,想必定有人頭落地,亦能使多人受到牽連,試問問若將個波踢回那班人身上,他們又怎會淌這個渾水?又怎敢跟自己的選票鬥氣?



還會有人要聲討他要其辭職及下台嗎?還會有人大聲疾呼嗎?到了最後還不是一幕幕拉布的演出,或是發揮流會而成的"流案",好使能夾著尾巴而"不撩了之"罷了!

若梁振英真的如此提案,上策?如何?行否?



 發佈於2012年6月27日上午8:10
公開累積瀏覽 268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山莓芝士餅(Raspberry Cheese Cake)


食時可把防油紙拿開,用長薄刀切成八份,放在碟上並唧少許士多啤梨汁,再放些鮮草莓在碟旁,並配喜愛的冰淇淋,加兩三塊薄荷葉做襯飾,茶啡任擇,其感覺會是如何呢?High !



食德手冊
山莓芝士餅(Raspberry Cheese Cake)

發佈於2012年6月22日上午8:50



公開累積瀏覽 548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證監會定政監會?

 
證監會定政監會?

證監會近年頻頻出手,一方面大力打擊失職及失當行為,對未有做好保薦人職責的投資銀行施予重罰,另方面又不斷收緊對保薦人的監管,以上總總都可實施於現行的政府架構內所有的官員及議員身上。早前更建議向保薦人施加刑事法律責任之餘,又計劃明年初再次諮詢市場,讓二手市場交易的投資者可基於招股書內容失實而提出申索,這些也可應用於政策的製定所衍生出來的失誤,如強積金,領匯上市,可加可減機制,及向專營者提供利潤保證等……

政府對外嚴苛,對內卻一向包容。其實現時的香江,若將審計暑、申訴專員公署及廉政公署合併,成立一個如證監會角色的政監會來監管政府運作,更能容易使「查找不足」之處作出撿討改進,對不稱職或失職的議員高官處予重懲,不要讓他們以為唔做事都可以等到收工,若有需要更可向他們說聲:「You are fired」!

近日曾治家的所作所為,嚴格而言已觸犯了刑事罪行,奈何本地政壇中還有一大堆保皇黨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及政府高官),因權與利所得來的好處,都會力撐主子平安無事,在八年時否決將特首納入《防止賄賂條例》便是明證,亦成為「阿一香江」不受規管的魔念,踏上成魔的不歸路。眾所週知,貪婪就如吸食毒品一樣,只會越食越吸,越吸越多,當毒癮發作時便不會理會甚麽叫禮義廉,如不奢揮豪霍,便宜舔到盡,又怎能在五年內任期間,外訪豪遊費用居然高至一千二百萬元公帑。

特首辦主任梁卓偉及前主任譚志源,先後表示為曾治家官式外訪,超乎實際需要的豪華住宿安排負全責;後者更指出,由於出任該職位的時間較前者長得多,自己須負雙倍責任。他們所謂負全責,不外乎是棄車保帥想把責任攬上身,好讓主子甩身而已。而梁卓偉、譚志源支取的是政府俸祿,出事後卻為曾治家頂罪受過,儼如家臣一樣,究竟其中有沒有見不得光的內情呢?

好啦,這些家臣要怎樣負責呢?正如他們講過要負全責及雙倍責任,那麼他們能否效法偷步買車醜聞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一樣,將超支費用(一個用雙倍,另一個當然用四倍)之數額回水以示自己不是講過就算,還要引咎辭職及向公眾作出交代和道歉,然後再論職務是否有虧來作適當懲處,雖然這樣做法或會毀了他們的前途,但在大是大非的前提下,除用作警惕他人不要效法之外,也是保存香江廉政和法治等核心價值,是多麼的重要!

不錯,對曾治家的任權謀私,對保皇派的包庇護短,以及官官相衛、官商秋波互送等等,實在是歷歷在目,現行機制中雖已有一定的投訴和檢討機構,但大多都是自己人查自己人的花瓶擺設,一旦有事發生便設立甚麽甚麽的調查委員會,查來查去結果多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是前瞻性建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敷衍過塲罷了,如再不能撥亂反正,政府只有威信盡失,管治真的會無以為繼,港人對貪腐零容忍,犯錯謝罪下台是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因此,要成立一個由外而內的政監會機構,聘用獨立專業人士擔任,由他們制定政策與規律來監督政府,就可產生制衡作用,當然這樣的政監會也一樣要受到法理的監察才能得到認同,或許有人會問這是否又是架牀累屋的想法,我相信只要捉到老鼠,用多少隻貓來捉一隻老鼠也就無關重要了!

況且,如不去捉老鼠的貓,養肥了就更加不想去捉了,慢慢肥貓也許會變成老虎,老鼠和老虎都一樣多,到時有人會管嗎

發佈於2012年6月5日上午9:24
公開累積瀏覽 216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雙邊投注


雙邊投注

特首選舉到了關鍵時刻時,商界社會仍有知名人士力撐唐英年,其中之一更是長實主席李嘉誠




候任特首梁振英在今次特首選舉獲得1484萬元捐款,其中多達8人更是捐100萬元或以上,新世界一直挺唐英年,但其同系的周大福代理人有限公司於32日向梁振英捐出50萬元。另一筆特別的捐款,是長實主席李嘉誠的姨仔莊月霓,她早於去年12月中已捐100,而梁振英在發展商方面得到的捐款較少,不過仍獲得新鴻基地產非執行董事郭炳湘50萬元捐而這筆捐款卻在特首選舉過後423日捐出
當今年2月中梁振英形勢大好時,更陸續收到不少大額捐款,反觀唐英年收到的1128萬元捐款中,雖然不少來自三大發展商(長和、新世界、恒基),長和系人士捐出的200萬元更佔唐英年捐款的182月中僭建事件曝光後,捐贈給唐英年的款項才開始所以又是那一句老話"西瓜站大邊"。




長實新世界系嘉里集團及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都有向唐、梁兩邊捐款,這就應了"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另一明證。
好聽的叫對沖,唔好聽的咪叫做雙邊投注啦!

發佈於2012年4月27日上午8:52
公開累積瀏覽 240




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寮仔部」有嘢做?


  

「寮仔部」有嘢做?

政府對新界村屋僭建物執行清拆行動,受到村民的強烈阻撓,皆因長久以來,當局對村屋僭建一直採取放任的態度,有法不依,或執法不嚴,致使僭建物愈建愈多,據保守估計達四千多幢。更有知名人士以和諧為名鼓吹特赦,亦有人認為村民會以激烈行動反對清拆,使他們相信「法不責眾」,就能迫使當局讓步,這種處理手法是否隱藏着人治的影子呢?

說到底,村民大多都是知法及守法者,只因政府的不執法,自己反變成受害人,更因當初在購入僭建村屋時,又或在購後僭建都已付出一定的代價,就不想將付出的和已到手的利益付諸流水,取締僭建村屋、對付富豪高官僭建的「唔知道物業」,在利益面前,人的「自私基因」便跑出來「捍衞」己利,滿以為「習非便能成是」,這種與「曾治家」舔到盡的心態,「着數就攞,蝕底就唔制」的做法又有甚麼不同呢?


雖則村屋是他們的安居之所,一旦強拆定會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僭建就是僭建,非法就是非法,依法辦事是應有之義;「劉皇帝」話:「新界人為保衛家園『夠膽犧牲』,不想見到政府因取締村屋僭建而導致在新界「流第一滴血」!妄圖逼令社會接受如此「大和解」訴求,況且執法已成社會共識。如若特赦或求酌情處理,不僅對其他守法市民不公,更褻瀆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為了紓緩村民的牴觸情緒,政府已作出相當大的讓步,將部份認可的僭建物給予承認,由法定「三層」升級至「三層半」;二是當局承諾拿出七十億元協助村民拆除僭建物,這樣虛耗公帤只能做到「塵煙四起,民不聊生」,能達到如期理想嗎?


無可否認,在村屋僭建定義上存著一些爭議,有村民認為在一九七二年以前的舊地契並無建築高度限制,故即使建三層以上亦未必違法。但他們有沒有想到,在建屋前是否已獲取屋宇署所發出的圖則認可書,又或在認可之後僭建,此一切均屬違法行為。如若村民定要提請司法程序,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已觸犯法例,要知道通過法律除可釐清疑點外,也有可能會令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執行之法

香港已回歸祖國十五年,新界之稱謂亦應取消,土地的界定亦不能因殖民地時代的含義而延續,繼續使用咸豐年的條文只會劃地為牢;不是有人說過,全香港七百萬人只得一個香港營嗎?若要大和解,就不要再有新界人或市區人的分別,土地使用權亦然,這樣才能得到公眾的認同,進而更可解決部分的深層次的矛盾。

所以政府可用當年俗稱「寮仔部」的處理手法來解決新界村屋僭建問題,那些非法僭建物有如過往的「寮屋」,若能根據過往取締寮屋的經驗方法擇善而行,先登記所有非法僭建的村屋或違規建築,然後計算要多少樓房來安置他們,將受清拆影響的家庭交由房屋署辦理,安排中轉屋或遷往其它廉租屋邨,然而過往經驗確實是阻礙重重,費時失事,過程難免出現衝突,不過若一心以民為先,辨法一定會容易理順,既然政府先前已有「讓步」妥協方案,以其大灑七十億元,倒不如考慮一下這樣的例子,猶記得香港赤柱的馬坑甲、乙村,當年的情形也有如現在新界村屋僭建的類似狀況,當時政府跟村民商討溝通,在原居處附近興建「居者有其屋」和廉租屋邨,以低於市價售予有購買能力的村民;如若有部份村民不想購買,又或是無力置業者,可得到一次過的補償金額,同時亦可安排租住於原區興建的廉租屋邨。


這樣有計劃的重建,一方面可有效達致環境的對稱整合,不會像現時的亂七八糟,高低不一的外貌影響景觀,第二更能使清拆後的土地因規劃後使價格相對提高,多出來的收益所得,必能賺取更多並用作抵消之前付給村民的代價,當官的腦袋動都不用動,就可開發到新的土地,又使當局和村民都能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總好過讓「寮仔部」來大動干戈,大吉利是咁話,到時真的不知道要流多少滴血才夠?



寮仔部小檔案
「寮仔部」始於五十年代,當年專責取締全港非法搭建寮屋,初期隸屬市政署,並集中在新界工作,及後由新界理民府接管,而徙置事務處,則負責市區寮屋管制。房屋署後來分別在一九七三年及一九八一年將市區及新界寮屋管制工作組合併,管制組的工作向以清拆非法僭建,收地及管理清拆後的土地為主要工作範疇,直至二年四月,房屋署才將整個寮屋管制組分批轉到地政總署由該部門管理。


發佈於2012年4月17日上午8:19
公開累積瀏覽 707

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旅遊特使



 「旅遊特使」

「曾治家」繼月前未有公布休假即往澳門出席春茗後,日前新西蘭署理總理英格利希(
Bill English)宣布當奴曾將於四月十日到訪奧克蘭,與當地政府商討兩地貿易及雙邊事務。而相反地,特首辦卻比別人遲數小時後才「證實」有關消息。以上做法洽證曾治家做人的鬼鬼祟祟,比如過往政府內某些部門員工,名義上是返工,之後就蛇王吞泡,返大陸、赴離島食海鮮、在工作地方打邊爐、攬住靚模開派對、嘆茶購物等等……如此種種是否叫做「不務正業」?又所謂「睇頭」做人,原來也是這樣的意思嗎?若「睇頭」不成,反被人「剃頭」就真是大煞風景了!

同時新聞稿中表示,曾生計劃在餘下任期,於四月九至十九日期間前往新西蘭、智利及巴西三國訪問,以跟進已簽訂貿易協議實施情況,以及探討簽訂新的協議。

有學者表示,曾生是次並非出席重要的經貿會議,況且在他之下還有各級別的司局官員,他卻棄而不用而要自己御駕親征,這樣體貼的上司又真係不錯啊?加上本屆政府卸任在即,外訪商洽之協議延續性成疑,外訪效果未明,但耗費公帑乃不爭事實,根據特首辦資料,未計是次出訪費用,本財政年度首十個月的十次外訪共耗公帑四百卅萬元。
又名「離岸特首」的曾生曾表示會「抗戰到最後一分鐘」,外訪次數「安排得密密麻麻」,豐富的外遊經歷,加上與多國政商人士關係密切,若一旦離開了禮賓府,以他過往的做人作風,不排除會按傳統性被應邀他返回政府處工作。

甚麼工最啱佢呢?外間曾指曾生頻頻往旅遊勝地外訪,身分恍如「旅遊特首」,不妨派他代表香港做個「旅遊特使」,只是一字之差,將「特首」改為「特使」罷,身分當然也很「特別」,況且這樣的「在職旅遊」工作,人工照逗,假期仍舊嘅筍工又去邊道搵呢
發佈於2012年4月7日下午12:00
公開累積瀏覽 187

2012年4月5日星期四

無禮行為是縱容出來的?



 無禮行為是縱容出來的

有機構在本港兒童節日發表了兒童十大無禮行為的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兒童甚少對長輩及外傭說「唔該」,排在十大無禮行為之首;七成七兒童乘搭交通工具時「霸位」,排第二位;七成二孩子收到父母禮物時,很少講「多謝」,排第三位。

最具諷刺的是在受訪家長中,七成四很少講「唔該」;七成二會為自己或子女「霸位」;近八成間中或經常駁斥或責罵長輩。

做父母只著重兒女的功課,長大後能否出人投地,而自己的一舉一動卻沒有想到後果?從以上的調查中,這種行徑正反映出家長才是無禮的帶頭者。


有研究指出,胎兒在母腹中已在學習及模仿,自孩子呱呱墜地,父母的一舉一動自然就成為他們效法的對象,若家長發現子女待人無禮、舉止粗魯,首先要做的不是出口責罵或埋怨他人,而應反思自己是否做了壞的先例。言傳不如身教,只要父母能以身作則,才可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人的行為有如一面鏡子,父母輩是怎麽樣,孩子們便怎麽樣,無禮行為都是在耳濡目染下的驅使,長輩們又怎能推卸責任呢!

去年本港上演了一幕「小學雞喪鬧父親」事件,一名兒童在商塲內,眾目睽睽之下狂罵父親,更以粗言穢語「問候」路見不平的途人。

這些脾氣暴躁、目無尊長的孩子,大多在平時受慣了過分的溺愛、遷就,而家長又只重視學業成績,對子女品德的教育忽略了管教,當縱容成為了習慣,那「習非成是」就很容易養成了刁蠻任性的行為!

除了父母,因現今社會資訊發達,孩子們很早就接觸社會,議事堂上官員與議員互相叫罵,激進政客不理性的聲大夾惡,連「曾治家」都不顧自家身分,化身為「小學雞」與議員互相爆粗「狗噏」,連達官貴人尚且粗暴無禮,孩子們又怎能分別對錯呢?這些言行簡直就是誤人子弟!

「不患寡忌患不均」
社會因素固然重要,貧富不均亦成為問題的重心,假設大多數人生活都能衣食充足,快樂指數自然就會提高,在寬裕環境中育養多名孩子,便不會成為溺愛獨生子女的因由,亦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互相發揮競爭與融合。年青化的社會也會帶來活潑及有朝氣的景象,而生活富足就要靠我們政府的帶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當今社會,父母對兒女的責罵,孩子往往推出「虐兒」兩字來做擋箭牌,而那些頑劣的孩子要怎樣才能導其向善呢?除了好好的訓導外,是否需要一些有限度的體罰?大人們犯了罪會得到懲處,而孩子就不能用適當的懲戒嗎?這些懲罰可警惕他們知道甚麼是好甚麽是壞?也好成為他們日後做人的準則,對孩子對大人甚至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否則那個垂頭喪氣的父親,就不會被那「小學雞」兒子如此辱罵都不能有所作為,再深入探討一下,我們有沒有想到兒童的無禮行為,有多少是因為不能給與適當的體罰而縱容出來呢!到了現在,我們需不需要重新考慮一下這樣的想法
發佈於2012年4月5日下午10:30
公開累積瀏覽 197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龍豬主義

  
 

龍豬主義
由於共產主義並不存着長久的歷史世界觀,若用時間的持續性來作等級區別,中國以往在改朝換代時的殺官造反,佔地分田,只算是小兒科,蘇俄所實行的只屬形式共產(其實是鬥爭主義),但到了現今的資本主義世界和中國所謂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才是真正的大共產,原因其實並不難理解,不分那一種主義都操縱在當權者或獨壟利益集團手上,將全球的財富與資源在無理野蠻性行為下進行透支、劫奪、侵占,這並不是大共產又會是甚麽呢?這就是最大的逆向共產意義。

在貧富不均下便不難發生多樣化紛爭,就如中國的政改,香江的僭建事件、特首選戰延伸的續後利益、向權貴陣營傾斜,形同行賄式的回報、與行為操守、誠信、公義的認同……所在都牽涉著利益的變動,既得利益者不管事情對錯,都會抗爭到底,為求在任何情況下都達到更多的着數,這些好處當然要靠輿論煽風,事件衝突角色者的策動,無限的上綱上線,刻意將事情弄大才能達到目的。曾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千祈唔好攪到我,否則幾大都要跟你死過。」這些話語簡直就是瘋狂,貪瀆到要裝甲自己來強佔原來不是自己的東西;好此過往的爭產事件就知道貪婪的魅力有多大,至於拿當官的人形紙牌來焚燒,又抬棺材又瞓街的遊行抗爭,這與政府粗暴執法又有何分別!這樣大耗社會資源,到頭來還不是由市民來償擔。算高鐵是一個例子,所謂造價高,其實比港鐵沙中線、港島西線每公里也差不了多少,只因涉及香港內部事務,一切都在自把自為下從中獲益,但高鐵就涉及與內地有相當的連繫,利益就不能獨攬,於是便來過大吵大鬧,心水清的都知道那些人心中所想,無非又是「大共產」心態作祟,乘機抽水兼大出風頭,唔出來攪渾就難咯!

今屆特首的小圈子選舉,充分顯示出是走回頭路,皆凡一切選舉都會假借民主之名,而其中包括有多少是見不得人的交換呢!而今次的選舉並不是全民公投,只不過是利益團體的角力,看看從希臘到羅馬的城邦政治,就知道民主只侷限於有數的市民身上,整個經濟社會政治依賴的都是奴隸制,與今天壓迫低下層的做法又有甚麼不同。選舉的結果實質是由少數權貴獨享,權力不公開,管治只會形成「州官放火」的模樣。
到了今天,資本主義貪瀆橫流,致產生「打倒華爾街」行動,若然得不到政治和道德的規管,便會胡作非為。在十九世紀時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那種野蠻性侵掠、剝削行為,對工人的損害日漸擴大,又為了尋求無休止的利潤,進行打壓、收購或合併,從而減少競爭來壟斷專營,再削減工人數量令失業人數攀升,亂像紛陳不已,憑藉這樣的契機,社會主義便應運而生。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資本主義大危機能起死回生,靠的是社會主義因素,壓抑所在野蠻性行為,增加人民福利,才使資本主義的壽命延續至今,我們應以此為鑑,不要為了利益而走回頭路,若繼續下去,財富再多也沒有用處,試想想存著用不完的錢,能令這個世界得益嗎?香江縱有豐厚的儲備,市民有好的生活質素嗎?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發佈於2012年3月23日上午11:06
公開累積瀏覽 161

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

龍豬內閣


龍豬內閣
詩曰: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以上所論的是否當今香港的寫照呢?大多數如曾治家的官員們不都是在收工前趕著各取所需嗎?既得利益集團(官商)者都在利來利往下忙著部署,為新一屆政府來臨後的利益謀算,用功之勤,用心之苦不啻於讀書考試!




不誇張地說,他們已成為香江政府在管治上的最大阻礙,誰觸動他們的利益誰就倒霉,又說撤資,又說房價跌三成,似乎他們才是香江的話事人,這些人大多擁有外國國籍,暗地裏為了自家利益來作其代言人,都想在住後日子中舔到盡,貌豬實狼!可悲!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篇「讀者文摘」文章,說「洛克菲勒」家族如何地影響著美國的管治,其財富堪可敵國,試列出她們可見的資產值就不由你不信,其中包括的有標準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會、大通銀行、現代藝術博物館、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美國在"9.11"前傾倒的世貿雙塔大廈,還有現已結業的泛美航空。

更甚者在家庭成員中的納爾遜·洛克菲勒,背景顯赫(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 1908-1979 ,集慈善家、商人、政治家一身,4任纽约州州长 1959-1973 和第41屆美國副總統 1974-1977 及共和黨溫和派領袖 ),他身邊的連繫者更滲入到在政府內和社會上的各個階層,這有點像戰國時代的呂不韋,也是由商到政,拿鈔票換選票,拿利益與施政交換,雖然未必構成金權政治,但與現今所講的「黑金政權」也只是一步之遙,五十步笑百步之間!

若然長此下去,這個城市必定會死,如想撥弄反正,必然要一刀刀結結實實地砍在既得利益集團身上,然而他們都在群體之上的領頭人,又談何容易地將他們打散呢?相信「槍桿子」再配合「法規」或能產生制衡作用,其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清君側」,因謀其位者必然與當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洽如今上的做法,只要把犯嫌的官員趕離其馬桶,臭氣必然崩天,打擊他身邊的人便相對容易,從而更易找出罪證來。



回歸初期,鑑於香港的法治與清廉,大部分既得利益集團者都不為過份,只想保著一切不變;財閥繼續獨壟、公務員繼續享其伊甸園的生活,不受其他不利因素影響,馬照跑,舞照跳,最緊要是「人工年年照加」,而政務官集團繼續獨領風騷,若沒有其自身利益,相信他們早已一走了之,那一國兩制和五十年不變是給他們的定心丸,亦是他們支持回歸的理由,誰知道貪婪的胃口不斷擴大,蛋糕就越來越細,又怎能不打崩頭,致使互相攻奸不絕,與中央為敵。


現今的特首選戰不難看出以下景像:
「因當初的老董為問責制而增添多名司局級官員,而到了曾治家時更擴大了多名的副局及政治助理,當然在新一屆特首登場後,也順理成章的為其助選朋友加官晉爵,就來一過現代的封建版,『太公分豬肉』,新貴當然少不了地產辦,醫療辦,法律辦……乜辦物辦便會應運而生,但若把扶貧辦變成呼朋辦,溫飽辦變成搵笨辦就實在太好笑了。」

然而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也如輪子一樣,不斷反映出事情的光暗面,重複著發生的事與遷,萬事總有到頭日,例子莫過如所提到的呂不韋,最後都身敗名滅,為何不早日回頭呢?

正是:
"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閒愛懶無休歇。
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朝緣到遇真仙,指示天關並地闕。
敕封元帥管天河,各分品級排班列。
離龍坎虎用調和,靈龜吸盡金烏血。
糾察靈官奏玉皇,那日吾當命運拙。
廣寒圍困不通風,諸神拿住怎得脫。
放生遭貶出天關,俗名喚做豬剛鬣。


發佈於2012年3月16日上午9:33
公開累積瀏覽 144

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真任權


「真任權」被報章踢爆接受富豪朋友款待,乘坐豪華遊艇和私人飛機到澳門和海外食住行,更租住市值逾半億人民幣的超豪禮賓府留待退休之用,引起全港市民熱議。

雖然證據確鑿,然而他還惡人先告狀,說自己一直重視操守,呼籲外界勿以陰謀論視之,咁樣批評佢,令佢嘅痛心又傷心;其實該痛心傷心係大眾市民而唔係佢,試想想香江出了這樣的特醜,醜聞不斷,
還辨稱說時代轉變了,制度追不上,反思後明白市民對公職人員的要求是「比白更白」,好像如夢覺醒昨日之非,訴說以往太自以為是,這樣的自圓其說,顛倒黑白,已沒有所謂的道德界線,如此的行為使人感到心寒和好恐懼,正如挪威學者拉斯.史文德森在《恐懼的哲學》中講到,恐懼文化是來自人類的信任行為消失,因為信任是聯繫人們在一起的「社會黏合劑」,社會一旦存著相互猜疑又或互不信任的情況下,想想這將會是甚麽樣的社會呢?

連串醜聞事件激起一眾港、澳市民和公務員的不滿,皆因接待如此高級別人物,當局必以特別的保安編排來作招待,只為私務而要勞師動眾,添煩添亂,不但無益,且勞民傷財,是否
有點假公濟私嗎?

雖然「真任權」在港任期還只數月,視民望浮雲的他仍狂黐富豪著數,更用自我尺度來支付所得的款待,不但飽受外界抨擊,更令部份市民相信他在退休後不會甘於平淡,若有機會被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時,那出入於港深澳時的擾民措置,更將會沒完沒了!一個沒實權的官,真要這樣
浪費工帑嗎?

其實有一班這樣的朋友同行,不用而知那些超格安排都是多餘的。所以,不妨在
離任之前做做好事,向中央報請取消高格局優待,將省下來的開支用老婆的名義(就如賣名酒所得用作捐款)來做一些公益之事,不但能樹立良好的形象與榜樣,還可扣減稅款,正是一舉數得,對他來講根本沒有甚麼損失,因他還有一眾好友照住,雖是慷他人之慨,沽名釣譽,捉到老鼠是好貓;況且他計算精叻,這些有賺冇賠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真與責兩字極其相似,做一個有膊頭和有腰骨的責任權」;總好過如今的丟人現眼,被人罵作以權謀私,權權相護,權責不分的人,那就跟他名字的意思沒有兩樣,「真任權」,真正任意濫權了!

詩云:
"離岸於海角,豪遊在天涯,
 今朝來此地,欲募江湖家。"

求之有道,正財也
 
 
 
發佈於2012年2月29日上午6:23
公開累積瀏覽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