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

Google+系列之… Leave me alone

Greyhound( I have never seen a beautiful dog like this )
已在G+公開分享 - 2015年3月8日

Greyhound dogs are raced around a track and will chase a lure (originally a live rabbit to be killed by the dog).

So, that's mean you can't have another's ... such like a cat at home.

灰狗

昨天給我看到這如此漂亮動人的灰姑娘,

那優美、雅潔及婉約神態真教人讚嘆傾慕……

誰知事實上……也是一樣愛追嚐美食!

*****************************************************************


Leave me alone..... 
已在G+公開分享 - 2015年3月10日

留下孤單的我(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


大白熊犬(我怕醜,我不想拍照)
已在G+公開分享 - 2015年3月10日

A Great Pyrenees in the Porsche

In nature, the Great Pyrenees is confident, gentle (especially with children), and affectionate. While territorial and protective of its flock or family when necessary, its general demeanor is of composure and patience and loyalty. It is a strong willed, independent and reserved breed. It is also attentive, quite fearless and loyal to its duties.

這裡的狗兒,有時真的是「我見猶憐」,甚至連一頭碩大無朋的白熊犬也不能避免!

何解?原因當主人購物…都必會把牠留在車上。

然而每次看到車廂內的狗隻,牠們表情都總是差不多,是一臉茫然,無奈與及點點焦盼,有些還像患了老人痴呆!

這便是人類所要求的忠心耿耿?

*****************************************************************
註:以下這三張是後加的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

Google+系列之…Red Bull 也BBQ


Google+系列之…Red Bull 也BBQ

Red Wine Beef (Korean Style)
韓式紅酒烤牛肉

上星期超市做特價~牛rump NZ$9.89/kg, 買回來本打算切片炒的,但想到已很久沒有吃過韓燒,那麼便話幹就幹……

以下是我的簡易方法:

肉先用紅酒、喼汁、蒜末,鹽、糖、黑胡椒碎醃四個小時以上,然後下少量橄欖油(我用有辣味的)並與肉混和。

另外,這次是加了少許Rosemary 香草(這個可以不落)。

做法:
首先,將平底鍋燒熱、下油,煎香牛肉兩面,約三至四成熟,然後下大半杯紅酒落鍋,加蓋,待紅酒熬至畧稠,將肉取出,片刻之後切片,再將紅酒汁淋於肉上即成,吃時可蘸點少許韓式辣椒醬。

這碟切牛肉,驟眼看…
你說像不像粵式叉燒?




發表於201532

金南玲 來生MV(網絡劇《拐個皇帝回現代》)

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G+系列之...脆皮燒腩肉


 
 
 

Homemade Crispy Roasted Pork
脆皮燒腩肉

見笑了,在這裡想吃頓好的燒肉那是絕不容易,除非你是住在奧克蘭市(因那裡真有許多和香港不遑多讓的館子),而我住的卻是個小鎮,雖然這裡也有間中國菜館,但我想這只為老外而設,原因不難明罷,老一輩華人就是愛「節儉」。

這塊豬腩肉買回來已有一段日子,而最近又頻頻看到一些網友製作味美燒肉,那麼我便想來過「溫故知新」!

我分別用了兩種方法,是想看看那一個效果好?

結果是:
在燒好後不久,在仍未開飯時我便吃了差不多有四份一,這其實是忍住了,否則晚上我便只能乾啃白米飯……

因我沒想過炒菜!


發表於  2015年3月11日



2015年2月27日星期五

謊言與矛盾




網絡上圖片

謊言與矛盾

網絡上常有一些很真很真的話語,比如以下的便能使之會心微笑。

有這樣一則的「十二級謊言」:
第一級,餐廳:菜馬上就來;
第二級,朋友:改天請你吃飯;
第三級,領導:我只說兩句;
第四級,服裝店:這衣裳是為你設計的;
第五級,老公:在開會呢;
第六級,三陪:昨天才來,第一回;
第七級,三鹿:純牛奶;
第八級,開發商:房價還會漲;
第九級,紀委:坦白從寬;
第十級,醫院:我們盡力了;
第十一級,教育部:再窮不能窮教育;
第十二級,官員:多為百姓辦實事!

也有網絡紅人指出國人的十大矛盾:
一、我們鄙視拚爹族,卻又恨爹不成「剛」;
二、我們譏諷一夜暴富,卻私下裏喜歡買彩票;
三、我們恨貪官,又拚命報考公務員;
四、我們痛恨富二代,但結婚又想傍大款;
五、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找關係;
六、我們痛恨收禮的,卻盼着別人收下你的禮;
七、我們痛罵炒樓團,可一回頭又四處找炒賣機會;
八、我們鄙視崇洋媚外,卻有總是偏愛國外名牌;
九、我們痛恨潛規則,卻又希望是潛規則的受益者;
十、我們抨擊不良價值觀,但又是不良價值觀的實踐者。

不必多說了,這種表裏不一行為便成了謊言與矛盾之間的連貫,亦即是柏楊眼裏所指的「醜陋的中國人」。

《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指愚蠢、懦弱和貪婪好像不專屬於一個政黨。在英國、法國和德國,每一方都被認為和另一方一樣的壞。沒有人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仰。信仰只唯利益可帶動?

何以別人能點明「現實」而中國人卻不,是因現實太醜陋太骯髒了嗎?又或是「內虛」而不敢正視?

當官嚷著「多為百姓辦實事」,政客亦常開口閉口說為民主說民生。

而我等之小市民,關心的就多為日常生計。若那班政痞凡事都與政治掛帥、推波助瀾說這樣那樣,試想民不聊生致連起居住屋與安老都搞不好,有意思嗎?雖有自由又怎麼樣?莫非你可自由的瞓在半山、扎營的在禮賓府嗎?

網上也有一段貶詞來解讀中國,皆因英文單詞China的中國讀音是可衍生出多種涵義、歧義
那該怎麼唸?

窮人讀:錢哪?
醫生讀:切哪?
官員讀:權哪?
光棍讀:妻哪?
有錢人讀:妾哪?
戀人讀:親哪?
乞丐讀:去哪?
小偷讀:竊哪?
強盜讀:搶哪?
地產商讀:圈哪?
貧民讀:遷哪?
小三說:揸拿?
政府讀:拆哪!

究竟那個發音最準?

若能敞開官商勾當利益連繫,把那些只為小數權貴佔用的樂園,把為托高地產霸權利益、或本擁有物業少眾利益者而不開放之荒廢農地,釋出加以發展,還土於民的大遷大拆,使百姓不致一輩子(結構性)為磚頭打拼,那麼政府要拆那便「拆哪」,這不僅市民得益,相信政府還會是大贏家呢!

面對現實,鑿穿謊言,挖出禍心,懲弊興利,社會矛盾自然便少!



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

極光的邂逅 (重寫)

極光的邂逅 (重寫)

曾看過些報導文章,在新西蘭南端的 Stewart Island,每年從冬季至夏初,難得一見美絕環宇的南極彩光將常會在這裡出現。遊客若臨其地,能親睹那絢燦如夢幻般的光影,那定會使你嘆為觀止,為之目眩神馳。

記得1977年12月18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外遊,這也是我姐早年移民去的地方。在那年聖誕,我剛給認識的朋友帶去了一處所在,那裡供應的飲料都不包含酒精,是讓未成年的青少年玩樂的廸斯科 ,我只玩到十點多便離開,在返家途中曾邂逅過一次極光,那時的我根本不知道有南極光這一回子事,還以為是遇上了不明飛行物體(UFO)。

當時從 Wellington 乘坐計程車返回 Stokes Valley,這是我姊住的小鎮,當車子駛抵 Lower Hutt 市 後,進入一條不是主幹道的狹長小街 Taita Drive。那時的天空漆黑一遍,沒有路燈照明,只能看到從車頭燈照射出來的景物……很靜,很靜,根本沒想到會突然出現這眼前景象(南極光),那時司機和我真的看到瞠目結舌。他很機靈,把車子泊在路邊並關閉了燈。這時壯麗的極光在天空中如彩帶般的盤旋往復;也如龍捲風一樣的不斷圈轉飛舞出幻彩光輝……炫美無比的奪目光暈籠罩著天與地,彷彿感覺就在戲院內觀看著一齣星空科幻電影。雖然出現不到一、兩分鐘很短的時間,但這些景觀卻讓我心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在過後很久很久也不能平伏…不能忘懷…甚至是揮之不去。

事隔數年,曾與多人談起此事但都不得要領。有一說法是指此段期間,在 Upper Hutt 市上空曾出現過彩光,也沒說明是何種現象;另一發現大約在十多年後,偶然看到讀者文摘一篇介紹不明飛行物體(UFO)的文章裏說,1978年初有飛行員於新西蘭上空曾看到此等絢麗景象,並拍下了照片,一看之下又覺頗為相像,從此我便對見過 UFO 的事深信不疑,並常以此炫耀於人前。及後再閱讀其它書籍,才使我如夢方醒,騙我十多年的東西原來是假象,啼笑皆非之餘,更頗有點兒失落!

能夠見到極光的全貌,是非常難得的經歷,若想進一步體驗這神奇難以言喻的魔幻魅力,你可以前往新西蘭最南端的海島 Stewart Island。同時你亦可預先查詢專為旅客承辦的觀光主題公司,不過現在還有沒有這類的旅遊那就不得而知了?

……遊客需乘坐直升飛機到達 Stewart Island 上空,如果運氣好的話,從窗戶向外望去,你便可一睹四周全是耀炫奪目的光芒,亦不禁使你驚訝自然界有如此無比的力量!


從網絡下載的圖片

關於 Stewart Island 的一些介紹
(轉載自國家旅遊局的網誌)

如果你覺得新西蘭南部地區還不夠偏遠僻靜,那麼再往南與南島隔海相望的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會給你帶來更寧靜祥和的感受。與北島和南島相比,這座人口不到五百人的島嶼顯得很小,卻也別具魅力。對於喜歡離群索居,熱愛蒼茫荒野的遊客來說,斯圖爾特無疑是去新西蘭旅遊的最佳去處。和著大海和潮汐的旋律,沈浸在叢林和海灘的自然世界,即便是匆匆一瞥,這裡簡單、淳樸、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也會讓人有放逐心靈,投身自然的衝動。

從南島南端的布拉夫(Bluff)海港出發,到達斯圖爾特島上唯一的小鎮奧班(Oban)。島上是森林和山丘的天堂,也是原生鳥類的完美棲息地。這裡是新西蘭唯一一處可以看到野生奇異鳥的地方。除了奇異鳥,還有卡卡鸚鵡、圖伊鳥、鈴鳥等珍稀鳥類,也有信天翁、海燕、鸕鷀、海鷗等常見的海鳥,藍企鵝和黃眼企鵝也隨處可見,讓人感受到自然生態的獨特魅力。斯圖爾特島的海灘也十分迷人,眾多的釣魚點讓你在鳥語濤聲的愜意時光裏收穫頗豐。

斯圖爾特島所在的緯度磁場異常,奇異玄幻的極光現象令人著迷,成為觀察南極光的極好去處。在毛利語言中,此島被稱作 "擁有閃亮天空的地方",可能就是因燦爛的極光而得名。島的北部有大片由淡水河(Freshwater River)形成的沼澤溪谷,風景蔚為壯觀。河流穿越全島流入派特森水灣(Paterson Inlet),島上的山脈蜿蜒圍繞溪谷,其中最高的安格冷山(Mt Anglem)保持著最原始的風貌。

島上85%的地方被划入新西蘭最新建立的國家公園——拉基歐拉國家公園(Rakiura National Park)。石蒓島/蒂法勞哈拉海洋保護區(Ulva Island / Te Wharawhara Marine Reserve)是許多珍稀魚類的棲息地和養育地,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許多前古生時代留下來的腕足動物的化石。拉基歐拉步行道環繞全島,要走完全程大約需要三天,總攬了島內最奇勝的風景,各種本土鳥類、未經破壞的森林和人跡罕至的沙灘都是環遊全島的不凡體驗。




2015年1月1日星期四

燒焗羊小腿(Oven Bake-Lamb Shank)

  
 
 
 
 
 
 燒焗羊小腿(Oven Bake-Lamb Shank)

以前,我沒想過有人會打羊小腿主意,但在九年前回紐大姐卻告訴我,這樣的「勞什子」在這裡吃不便宜,是老外舌尖上的名菜。

再說,牛膝,豬
,羊小腿均屬同一部位,前兩者多肉不用說,但羊小腿細小(重量由300~500克不等),撇除了脛骨便沒多餘剩肉,作為主食我感覺份量不足,弄也只是浪費柴火。

年初,我無意間在Garage Sell中買了這一個不銹鋼焗窩,九成新(說只用過數次)……是想像不到的超便宜,店子價紐幣$299,算特價時候亦不曾低過於四折,而我就只付了兩元;那時我還不敢相信,問了那賣者兩次:「Are you sure? just two dollars!」

 這窩子來了我家後,那可真「受寵」。連串的「勞什子」都被派上了,甚麼燒烤炆焗,總之就忙過不亦樂乎!在過程中我發現有一類似燉湯的用法,這包括做湯又或熬汁,只要將之煲滾,然後放在烤爐內慢火燜煮,效果會比燉窩存氣,而且不黏底,香味亦較之豐郁!


 三隻小小羊腿,一回來就做了我們2014的最後晚餐。女兒樂不思蜀沒有預她,於是我請了個朋友,這便剛剛好!

 
 材料不多,做法也易。

首先用鋼針輕插肉身(可省略),並將海鹽及黑胡椒刷上,洒些紅酒醃約一小時,然後輕撲麵粉,落油猛火煎至金黃色,置旁待用。


 配料計有:
1. 紅蘿蔔、洋蔥、西芹全切粗條,五六粒蒜頭。
2. 茄膏三湯匙,迷迭香、百里香、月桂葉,及少量西柚或橙皮切絲。
3. 紅酒約250ml,牛清湯一盒500ml左右,番茄肉連汁一罐,清水兩至三杯(可隨意增減)。

燒熱煎窩,下橄欖油三湯匙,將主配料炒至軟身及聞到菜香味,加茄膏、香草略炒,落紅酒,煮片刻至稠度適中,然後將餘下的湯液和番茄肉齊齊倒入,滾起後便轉至那不銹鋼焗窩,將羊小腿置於窩內,汁液一定要蓋過肉身。焗爐預熱180度,約100分鐘左右便可將羊小腿取出,剩下的汁水要再熬多一段時間,又或埋麵粉獻,當調好味後淋在已擺放好的碟子上,那碟子已預先放上白飯(始終是中國人,團年的飯又怎能少得?)、薯蓉、蘑菇與西蘭花。


 至於味道怎樣?一般人會以為小腿多粗劣(瘦、韌、嚡,肉少有骨),但原來在經過時間處理後,會變得嫩滑無比,怪不得老外會那麼喜歡,為因是帶假牙的也可以吃啊!

又為何要吃羊?有台山朋友說,過年過節最好吃羊不要吃牛,何解?羊,他們鄉音讀作「贏」,至於牛?不說想亦猜到是不好。

踏入2015,誠祝各網友新年進步,事事順遂,幸福美滿,身體健康!


後補:
羊小腿,英文有兩種寫法,除了Lamb Shank,還可以叫 Lamb Knuckle。聽人說,以前牧場在屠宰羊時,會把這一部份賞賜給牧羊犬吃,算是一種獎勵。另外,由於牧羊犬常吃這些東西,因而身上便有了牠們的氣味,所以能令羊兒害怕並很聽話及接受驅趕。

再,為了趕及元旦,這一篇很急就章,寫得不好…希望你們能看得明白!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上善若水,左右不分?

上善若水,左右不分?

佔中雖下了帷幕,但我仍想學學某些人…在臨離場前也要韜光「抽水」一下,至於我韜些是甚麼水呢?

有人問,點解會有左右派之分?又究竟為何要用此來作區別?

通常概義認為,左是代表強硬激進,而右則代表和平理性。

但當看到最近的佔中和反佔中,便使我感到那定義著實有點迷糊,根本就像是對換了角色?

開始以「愛與和平」帶動的理性抗爭,卻因雙方不妥協,不「放水」致釀成全面多方位的反智、及反社會行為。這本是右派的卻驟然成了過往…人人討厭的「左仔」,然而亦最諷刺的原是那些左派,忽然間又像成了右派。

雖然我不知是誰給予這些人冠上左、右派兩個名詞,但若要探究,那當然可以在互聯網上查找,之不過此時我想說的「箇中」意義,卻是比想像中簡單。

或者你會說我「吹水」,雖然是牽強了些,但也不是全然的生安白做,以下便是我對這左右兩字的「煲水」發現:

簡而言之,右字下方從口,因右派人士多靠「口水」搵食,至於是甚麽職份想大家亦必心中有數;他們有相當的文化基礎,正所謂動口不動手,「唇槍舌劍」是一種比看得見的武器還要厲害,是十八般武藝外更為高層次武功,這成了起死回生,顛倒黑白、扭曲撕裂人生正常步道的魔咒,伶牙俐齒亦變得像除下了「畫皮」一樣,不會再有那美麗矯裝,就只剩得…可怖陰森!

至於左派也不用多說,顧名思義,左字從工,是靠大家的一雙大手,是代表工人階級。我不是想說左派沒有文化,而是他們多會用行動來表達意願,鬥爭起來亦一般較為激烈。

以上註釋純屬我個人演繹,是沒有得到左與右派認可。

而這些便是我說過韜的水了,至於政府也常常在韜水,韜的可是些甚麼水呢?

哈哈!仍不是那樣嗎…拖泥帶水





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霍神父

霍神父 

在我大約七至九歲期間,每個星期日都會上主日學,那時的教堂位於鑽石山,名字叫
聖家堂;教堂內有三個神父,總負責的叫雷神父是意大利人,以下的是兩個中國人,一姓張,一姓侯;姓張的調走了,來了個霍神父的意大利人,他待我們十分好。

我們只知叫霍神父,不知道他本來的名字,他來到這教堂後使這裡充滿生氣,可能他比其他的神父年輕。

我們這班小友都很喜歡他,原因有多方面,在主日學堂上他會攪些遊戲,比賽,說些他在意大利時的事;我記得有一次他攪了個遊戲名叫泵波拿(Bingo),在那時,我們這年代的窮孩子,相信聽都未曾聽過這玩意名字,而我居然第一次玩便中了頭獎,一塊乒乓球拍(這曾是我夢想,在當時的我是買不起的),那種興奮真是難以言喻。

記得那時我在教堂當輔祭,神父做彌撒時在他身旁輔助。他訂了一些獎賞給我們這一班小輔祭,每做一次輔祭就得一枚郵票,而我做輔祭的次數又是最多,有時一日內連做兩次,集郵便由那時開始,因我得郵票最多,便遭其他輔祭妒忌,說了我很多壞話,說我只為了郵票,說我只為了討好神父,說我…… 已不記得了,有句話意思說盈便會虧損,真的沒錯,我很努力的去做輔祭,很努力把剩下來的零用錢去買郵票,很快便擁有兩本集郵薄,不幸在學校內全給別人搶去了,因為從我身後搶走,誰搶的都不知道,氣憤,心灰意冷下,就這樣集郵習慣便沒有
出現了。

有一次,他叫我幫他買煙,但不知道香煙的中名名字,只告訴我英文名字(Kent),原來這名字的香煙已有這麼悠久歷史,(唔出奇吖!)後來這名字的香煙便用了它來賣廣告,真有先見之明。

他曾帶領我們去過很多地方,探訪赤柱監獄,可是喻意深長,但我們卻沒體會這一點,只覺得有一種虛榮感,因為所經之處從沒有人盤查,心中知道有外國人在身邊就是通行證;其實那時我們著緊是去監獄後邊的海灘暢泳,我敢說這沙灘是全香港最好,可猜到我所想的嗎?也去過西貢,那一次經歷不怎麼好,可能他找不到要去的海灘,只在西貢海旁嬉水游泳,沒多久就發生了意外,有一小友受到藏在沙粒內的貝殼或蚝殼所傷,流血頗多,治理後便要即時終止這次的旅行。

有一次(可能臨近中秋)他帶我們去位於香港仔的神學院參觀,從各處來的人很多,擾擾攘攘,過了大半天,亦是最後壓軸戲登場,<< 中秋燈謎 >>,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遇到和見到,還記得最少答中了三條,現只記得兩道燈謎,花旗紙猜一金屬元素,答案:鎂,二百一十六小時猜一字,答案:旭;可能因為得到小小榮耀獎賞,以後便多留意謎語一類的書。

還有一次他帶我們去飛鵝山步行,那天望完彌撒後,從鑽石山斧山道,經彩虹邨,牛池灣,朝西貢方向中途的德望中學進發,德望中學位於飛鵝山山麓,那裡有公路,沿公路向上行,兩旁只見很多十分高大的松樹和各式不知名的植物,當然頑皮少不了要搗搗黃蜂窩,好彩那時黃蜂或許已外出了,只有小蜂三兩的追來,當然三步當兩步狂奔脫逃,也是我們的拿手本領;沿途中還跟霍神父學了一句意大利話,<< 巴里工,巴里工,巴里工之工之工,巴里共,巴里共,巴里共之共之共,共拱共  >>  意思已記不起,或許是激勵上山的口號吧;原來這條公路可以通到鑽石山,再過更可到達黃大仙的觀音山,沿途所見所聞增益不淺,總之沒有浪費這整天的忙碌,最後各人帶著疲憊,肌餓,一身汗水,愉快的心情返家。

相信要記的還有好多,只不過已記不起那麼多了,可能以下所記的是我最(驚慌,惶恐,害怕,不知所措)的事兒,在我童年中留下難忘點滴回憶。

事緣霍神父已調到另一教堂有一段時候了,那教堂位於石硤尾聖方濟各中學,我們很掛念和想見他,所以約了兩友人(他們是兄弟)在某個星期日一齊探訪霍神父。

此次探訪,沒有預約,亦未曾去過,只知道那教堂的名字,我把這次行動訂名為 << 壹元行動 >>,因我只帶了港幣壹元,就因為這港幣壹元在以後便生出了事端。

別名污糟及孤兒的兄弟唯我馬首是瞻,或許那天的消費是由我全數包攬,這就是那壹元的代價吧;一笑!

記得那年是1967年,中國是烽煙四起,香港也是硝煙四起,土製菠蘿(炸彈)炸傷炸死的也時有聽聞,大多香港人都在驚恐下灼灼不安,一時說封路,一時說宵禁,搜身,罷工,遊行,示威,大字報,防暴演習等等都樂此不疲,對晚上市面影響很大。

我們在那天中午左右,乘搭2號D 公共汽車,每人車費要一角,大約一點鐘便抵達了石硤尾巴士總站,下車後便打聽那教堂在甚麼地方,找了差不多半小時,那別豎一格的建築便在我們眼前出現,想起要見的人可以見到了,很興奮,更開心的是由開始到現在還未出現岔子,我們買了點東西吃,用了三角錢;跟住便去叩那建築物的門並道出來意,誰知道霍神父有事外出了,大家都很失望,也只好作罷乘車回去,剛巧看到一架2號D 公車到來,便趕快上了車,上車時看到那司機眼光很突別,當時不以為意,但不久便知道了答案,原來巴士已開到了巴士總站,各人都魚貫下車,我們覺得很羞愧徬徨,袋裡只剩下壹角是不夠錢搭乘公車回家,怎麼辦呢,那時我們家是沒有裝置電話,想掛電話回家求救也不能,怎麼辦呢?想過行路回家,就算認得路途也不知要行多久,很怕家人担心,那樣行行重行行,最後決定折返教堂,去問那校工可否借用兩角錢搭車回家,但不知道是否受到憂慮影響,竟找不到回教堂的路,剛巧經過一間雜貨店(士多),聽到從收音機播出的廣播,說當天晚上(好像說六點)會實施宵禁,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多,心急如焚,徬徨無計,心慌意亂的極想回家,因聽人說若實施宵禁後還在街上走動,會彼警察帶返警署拘禁,但水腳還未找到,怎麼辦呢?那時在街上的人好像越來越少,是否各人都趕緊回家呢?聽到警車鳴笛聲,看到途人行色匆匆,天色開始變得灰暗,心都焦了,怎麼辦呢?唯有繼續去找吧,但其中我們已發生了口角,埋怨,甚至面左左,怨懟為何不帶多個錢,雖然最後終於如願以償,但我們因此更不歡而散,以後都再沒有見面,然而最大諷刺是當回家後,得悉原來是擺烏龍,當晚沒有
禁,只是捕風捉影,杞人憂天;真冤枉,担驚了半天,還失了朋友之義,可惜!除此之外還要解釋他們別名(污糟,孤兒)的含義,因一個叫忠,一個叫義,加上姓氏(請猜猜)讀快一點兒便成污糟,孤兒了,在這裡要向這兩兄弟一併致歉,如果他們能看到這網誌的話。

時間過得很快,對霍神父的懷念沒有因時間淡忘而消減,只將思念放在心理,隔些時日想想這些往事,心中便湧出絲絲暖意,無憾!



兒時記趣
霍神父

發佈於2010年3月3日上午10:20
公開累積瀏覽 200